記者在最近舉行的北京、天津、河北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國際研討會上,預計京津冀大氣污染防治和共同開發管理的下一步將建立京津冀生態環境紅線,建立京津冀生態環境共同體。其中,大氣治理在現有的“大氣10條”標準中得到提高,變得更加嚴格,同時時間進程今后將擴大。會議圍繞國內外地區大氣污染聯合控制經驗和實踐,分析了京津冀地區大氣污染防治現狀,探索了地區大氣管理研究相關政策措施,提出了進一步加強地區合作的建議。
國內外地區大氣污染防治領域的知名專家和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山東、河南等7個省市負責大氣污染防治的人員出席了會議。環境部環境規劃院副院長、總工程師王金南在會議上,在京津生態環境規劃構想的框架下,編制了大氣污染防治報告。
“京津冀生態環境共同體”將根據控制空間使用、遵守生態環境紅線、主要功能區劃,將京津冀分為禁區、主要生態功能區、農產品主要生產區、優化開發區和主要開發區5個主要功能區,將地區內生態功能分類為生態保護紅線,實施嚴格保護。主要包括三個類別:重要的生態功能區、生態敏感性紅線區和生態脆弱性紅線區。
在大氣環境質量管理方面,將北京、天津、石家莊、邢臺、丹、保定、衡水、唐山、滄州、廊坊指定為重點控制區,將張家口、承德、秦皇島指定為一般控制區,對其中PM2.5年平均濃度等主要污染物劃定大氣環境紅線。在現有治理標準中,將改善、加強、時間過程向前擴展。
今后,京津冀將加快推進地區環境法規,統一完善地區環境標準,建立類似京津冀地區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的地區協調管理機構和地區間環境評價機制。據悉,目前“京津冀生態環境共同體”和“生態環境紅線”將在目前的計劃設定中、今后的京津冀合作發展計劃中公布具體內容。
此外,記者獲悉,北京、天津、河北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控合作機制建立后,大氣污染防控責任體系基本形成,治理效果逐漸顯現。去年,北京、天津、河北及周邊地區的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14.6%。從今年1月到4月,同比減少了20%。但是市環境保護局表示,北京、天津、河北和周邊地區的大氣污染聯合防治工作任重而道遠。
(中國礦業報)。
本文來源:亞搏體育app官網入口-www.pchlogistics.com
Copyright © 2006-2021 www.pchlogistics.com. 體育在線亞搏官網科技 版權所有 地址:山東省聊城市茌平區和同大樓20號 備案號:ICP備67279443號-6 網站地圖 xml地圖